8月8日,是我国第12个“全民健身日”。一场疫情,让我们意识到健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而加强体育锻炼,无疑是保障健康最经济有效的方式。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,今年“全民健身日”的重要性尤为凸显。
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锻炼身体,在运动中收获健康、感受快乐。全民健身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,每天都是“全民健身日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。
8月8日,健身爱好者在活动现场交流展示 徐征宇 摄
自发投入 全民健身氛围浓厚
8月5日9时许,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树荫下,几位身穿白衫的老人挥舞着手中的太极剑,一套动作下来一气呵成,行云流水。“除了下雨天,我基本上每天7点出门锻炼。”石大爷告诉记者,他十一二岁开始练剑,几十年来,每天必须练一会儿。除了练剑,他还会练习太极拳,舒筋活络。
“石老师,请你帮我看一下,我的动作规不规范?”一旁的万阿姨一边做着手上动作,一边请教石大爷。见状,石大爷示范起来,“你把身体往下沉,手往前伸,两脚分开,与肩同宽……”
“我才开始跟着他们锻炼没多久,但是明显感觉现在坐车不像以前那样晕了。”万阿姨说,锻炼身体少生病,也是为子女分忧,她运动完后再去菜市买菜回家做饭,日子过得挺充实的。
据悉,成都市人民公园8月将持续开展以“公园绿道新场景舒畅清凉新生活”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,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趣味运动项目。8月16日,“魅力少城 精彩大运”成都市人民公园古代运动会将设置蹴鞠、投壶、射箭等古风项目供市民体验;“迎大运 我运动我健康”社区健身房活动,将组织古典舞、毽球、羽毛球等运动爱好者参与交流,旨在号召大家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。
蓓蕾社区的翠园广场上,居民自发跳舞健身。本报记者 黄岚 摄
8月5日傍晚,在成都高新区蓓蕾社区的翠园广场上,王婆婆正和她的孙女一起切磋乒乓球球技。“我们一般会打一个多小时,天黑了才收拾东西回家。”王婆婆的孙女说。不一会儿,广场的另一边慢慢聚集起人群,准时准点的社区广场舞就要开场了。“我每次散步经过这里,都会看她们跳舞,虽然我不会跳,但是听着音乐,有时候会不自觉地跟着她们的舞姿动起来。”站在人群边上的邓大姐说,散步和跳舞都可以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。
在我们身边,主动健身的人越来越多,有合适的场地能随时健身,也增强了大家“动起来”的意愿。据了解,早在2016年11月,省政府就印发《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16-2020年)》,提出应大力弘扬体育文化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,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,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,突出全民健身发展重点。
丰富多彩 健身活动吸引市民
“全民健身日”始于2008年,既为纪念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,也为倡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运动。今年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,我省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平台,组织开展了大量活动,鼓励市民积极参与。
8月6日,2020年四川省“全民健身日”活动暨“百城千乡万村”系列赛事活动启动仪式在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举行。这是我省第一次将省级“全民健身日”活动地点设在村头院坝,充分利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,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下沉到基层。在活动现场,不仅有柔力球、太极拳、健身操等健身爱好者热情表演,还设置了篮球、乒乓球、象棋比赛和柔力球培训4个项目。
8月8日7时许,69岁的孙仁华已经赶到成都市青羊区体育中心,和四川成都青羊老体协会空竹队队员汇合,准备参加“爱成都·迎大运”2020天府绿道健康行“安利纽崔莱”全民健身日(青羊分会场)活动。孙仁华玩空竹已经10多年了,“别看小小空竹,很锻炼身体的。我们经常带着空竹前往各地参加活动,在互相交流中解锁新动作,很有成就感。”
孙仁华与他的空竹队队友们参加活动
活动现场,举着单反相机拍照的徐征宇和翁莲莲引起了记者注意。她俩退休后加入社区组织的成都市成华区培华摄影班,姐妹俩经常一起“出任务”。“平时我们经常相约出去爬山,现在又爱上了摄影,捕捉画面时需要走动,也算是经常在运动了。”徐征宇说。
据成都市体育局官方网站消息,8月8日当天,成都市155个公共体育场馆在指定时间内免费向群众开放。此外,“爱成都·迎大运”系列活动持续推进,不仅是为了迎接2021年即将在成都市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,更是对“全民健身”战略的响应,带动了市民广泛参与健身运动,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。
此前,省体育局还创新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四川省“云健身”网络运动会,吸引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参与。此次运动会与“跑遍四川”系列赛结合起来,打造了“川体集团杯”线上跑,参赛者可以使用任何一款跑步APP记录跑步轨迹进行打卡,随报随跑,不限时间与地点。此次线上跑共吸引10万余人报名,完成比赛95324人。
方便参与 打造身边的“健身房”
8月8日8时52分,位于天府广场的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大运会”)倒计时牌上显示,距离大运会开幕还有375天11时08分。截至目前,成都市已成功申办2021年大运会、2022年世乒赛和2023年男足亚洲杯等国际赛事,新开工建设102处群众体育设施,形成了以大运会为引领、天府绿道为串联、社区运动节为载体的全民健身机制。
“即将举办的大运会,对成都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。只要成功举办这样国际性综合性赛事,就证明成都有能力承办更多的比赛。”住川全国政协委员、72886必赢欢迎光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说,在承办国际大赛的同时,通过天府绿道的打造和“爱成都·迎大运”系列活动的引导,可以让广大市民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。
6月3日,小朋友参加2020成都世界自行车日暨天府绿道健康行自行车骑行活动。
如今,成都市按下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“快进键”,加快构建“15分钟健身圈”,积极构建覆盖市—区(县)—社区、满足赛事—训练—全民健身需求的“三级三类”公共体育设施体系。同时,积极打造天府绿道,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,也为市民健身提供新的平台。天府绿道是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惠民工程的升级版,预计将建成总长1.69万公里的绿道,目前已建成2600多公里。“周末在绿道上跑步、玩耍,心情舒畅,还缓解了一周的疲劳。”热爱跑步的成都市民何女士说,疫情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,她身边以前不爱运动的朋友现在也经常相约一起健身了。
7月20日,成都市体育局对外发布运动成都·体育生活地图(测试版),呈现的体育场馆信息包括49个大运会场馆以及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网球、游泳、门球8大项目运动场馆等。市民可以就近寻找自己喜欢的项目,选择不同类别、不同规模的运动场馆,更方便快捷地加入到健身队伍当中。
“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,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。”省政协委员、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刘琪说,全民健身的风气是慢慢形成的,要多宣传、多鼓励全民健身。刘琪一直较为关注社区老年人健身方面的问题,并在提案《关于推进社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的建议》中提出,要建立社区型“互联网+”市民健身房,打造5-10分钟社区生活健身圈,覆盖社区1公里范围内的老年人,让更多老年人愿意走出家门、参与健身运动。
“老年人带动中年人,中年人带动年轻人,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健身运动。通过完善全民健身设施,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,让人们每天都有机会参加健身运动,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幸福指数。”刘琪说。
□本报记者 黄岚 实习记者 陈冰馨 侯诗羽
委员访谈
全民健身 贵在日常
——访住川全国政协委员、72886必赢欢迎光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邹凯
记者:您认为应如何更好地发挥“全民健身日”的作用?
邹凯: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国家强盛和发展成果共享的重要标志。全民健身需要自觉形成习惯并长期坚持,不光在“全民健身日”这一天体现,而是贵在日常坚持。今年的“全民健身日”活动,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的。就今年的特殊情形而言,疫情令大家都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,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。除了在“全民健身日”开展各种活动,日常也应创新健身方式,让市民有条件、有意愿参与,积极主动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。大家可以按照疫情防控要求,通过一些新兴方式参与到健身中来,如网络运动会、“云健身”、互联网健身房等“互联网+健身”的新形式,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,达到锻炼身体、促进健康的目的。
记者: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,引导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健身运动?
邹凯:从政府层面来说,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,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户外运动场所。如成都市近年来一直在建设的天府绿道工程,就是将大众健身理念融入市政工程建设的典范——随着天府绿道建设逐步形成体系,“运动成都·绿道健身”品牌也应运而生,通过登山、徒步、健身跑(越野跑)等主题的天府绿道系列健身活动,培育了绿道健身组织,也让市民出门就有健身休闲的去处。从社会层面来说,相关部门、组织可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有计划地开展有特色的健身体育活动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、户内户外相统一的方式,鼓励更多的人动起来,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。从学校层面来说,应当重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,通过科学设置课程,增加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的机会。国家推行的“体教融合”,就是鼓励体育界和教育界联合,提高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重视程度,通过体育教育让更多青少年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。从我个人来说,作为一名政协委员,会尽己所能,努力带动更多周围的人,让大家关注体育运动、参与体育活动,积极投入全民健身热潮。
□实习记者 侯诗羽
健身故事
坚持运动 必有收获
“除了雾霾天,我一直坚持跑步,跑出了健康,跑出了快乐。”从2012年开始,荣县政协委员、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凌就开始晨跑,从最初的一圈、两圈、三圈,到现在能轻轻松松跑5公里。罗凌说,没坚持跑步前她经常生病,再加上做过几场小手术,身体不是很好。受身边热爱健身和跑步的同事影响,她开始跑步并练习瑜伽。
几年的坚持,让罗凌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。在跑友的带动和鼓励下,她还加入了荣县跑步协会,打开了“奔跑生涯”的“新大门”。“通过县跑步协会,我认识了很多爱好跑步的朋友,一起交流运动心得,一起参加马拉松。2019年以来,我一共参加了6场马拉松比赛。”罗凌说。
大手牵小手 快乐跟我走
8月8日,成都麓湖公园社区的亲子徒步社群30余名群友前往彭州市中坝村,继续他们每周六与大自然的“约会”。
这个徒步群的发起人峰哥、豪妈说,最初是他俩自己带儿子、女儿开展小家庭周末亲子游,后来慢慢扩大到几个朋友家庭,由于朋友间的口口相传以及通过邻居建起的社群渠道,目前已经有50多个家庭参与其中。每到周六,自愿报名参与的家庭会自驾到成都市周边的山区进行户外徒步,每次爬山的往返时长在4-6小时不等。
发起人峰哥有20年的健身运动经验,豪妈则担任过地质勘探队翻译,随团走过很多地方,逐渐爱上了“徒步”这种运动方式。“徒步让我们亲近大自然、爱上大自然,身心在运动的过程中都能得到释放,”豪妈说,“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感受徒步过程中的劳累与辛苦,是磨炼个人意志力的一种好方法。”
徒步群的群友们在白鹿森林公园徒步活动中合影留念
“我做过一个统计,群里76%都是‘80后’,孩子年龄在3-8岁,92%的人希望徒步过程中有乡村野路,73%的家庭是夫妻一起陪伴孩子并愿意选择周六徒步。”说起徒步群的发展,豪妈侃侃而谈。在过去半年不到的时间里,他们开展了13期亲子徒步游活动,每次大家都自备干粮与水,中午在山上分享午餐后,还会把午餐垃圾收拾带走。“我们走的都是一些山野小路,小朋友摔跟头也是经常的事。爸爸妈妈既希望锻炼孩子们吃苦的能力,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亲近大自然。”
许多参与者都表示,带上孩子去徒步,拉近了亲子关系,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野外生存技能,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品质。
这个定期活动的徒步群,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迅速壮大起来。“这说明疫情之下,大家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旺盛,也让我俩觉得责任更大了。”豪妈说,她和峰哥除了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徒步参与者购买保险外,还努力吸纳更多有资质的领队加入,并且成立了议事会一起探讨社群未来的发展。就像峰哥与豪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那样:“人的一生中,坏事总是如影随形,但大自然会永远陪着你,不离不弃。”
□实习记者 陈冰馨
本稿图片除署名外,均由受访者提供